时间:2024-12-04
来源:作曲系 作者:高缨、杨静
致敬经典——纪念罗忠镕诞辰100周年两场音乐会精彩上演
时间:2024-12-04
来源:作曲系 作者:高缨、杨静
12月1日晚,作为“纪念罗忠镕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作品音乐会”系列活动闭幕式音乐会,“国音经典”——纪念罗忠镕诞辰100周年交响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隆重上演。本场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国交响乐团联合主办,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艺术实践中心协办,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执棒,中国交响乐团倾情演奏。
罗忠镕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技法和风格多样,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他的交响音乐作品色彩丰富、构思凝练,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大胆借鉴西方现代音乐的技法,这种融合创新的精神,对中国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为当代音乐创作者树立了光辉典范。本场音乐会旨在纪念罗忠镕先生的伟大艺术成就,传承先生的音乐精神。
音乐会上,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迟惠生,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小艺,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志武,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尹波,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副主任、《人民音乐》副主编张萌,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吴哲,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郝维亚,原北大百年讲堂中心主任范强等业内专家、嘉宾,以及罗忠镕先生家属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杰出作曲家。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主持。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正值中国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回眸甲子,正是因为有像罗忠镕先生这样的一位位“国音大先生”,躬耕教坛、无私奉献、匠心育人、薪火相传,为推动中国音乐学院成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系列学术活动,不仅是纪念罗先生的伟大艺术成就,更是要大力弘扬他高尚的教育家精神,激励更多音乐教育工作者赓续传统、守正创新,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文化强国的一流音乐人才。中国音乐学院愿与兄弟院校携手,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奋力前行,愿与各位专家学者、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同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谱写更炫目的华章。
当晚,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音乐会精选了罗忠镕先生七首不同风格的交响音乐作品。
首先奏响的是罗忠镕先生创作于1958年的《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激昂的旋律、有力的节奏,仿佛将听众带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年代。这部作品采用奏鸣曲式结构,热烈欢快的主部主题与优美舒展的副部主题形成对比,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人们为建设十三陵水库而付出的辛勤努力和高涨的热情,表达了劳动人民喜悦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筝与管弦乐队而作的《暗香》是一部以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思维和西方现代创作思维相结合的杰作,乐曲标题来自北宋诗人林逋笔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部作品采用了“五声性十二音集合”技法,大量使用了持续音作为音色基调,在音色使用上具有室内乐的配器特点,筝与乐队的交相呼应更使音乐中蕴含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古筝由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倪一鸣担任演奏。
《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震撼登场。这部作品是罗忠镕先生早期的代表之作,以毛泽东的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为题材,共四个乐章。第一、二乐章基于诗词的上片“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第三、四乐章基于诗词的下片“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第一乐章的音乐时而铿锵有力、强劲果敢,时而低沉迂回、泣诉如歌,时而急促紧张,将人民的苦难及反抗和牺牲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罗铮画意——无题之四十八》这部作品是罗忠镕先生根据其子罗铮的画意而创作的音乐作品,采用了“五声性十二音集合”技法,音乐典雅又不失深沉,表现一种“虚无缥缈”的含蓄、空灵的意境。这部作品充满了创新与探索精神,展现了罗先生在音乐创作上的不断追求和突破。
单乐章的《江南序曲》如诗如画般地流淌而出。这部作品是罗忠镕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重新投入管弦乐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是一部将西方音乐理论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的音乐作品,体现了他在管弦乐领域的持续探索和创新。作曲家在创作中采用了具有江南特色的音乐素材,江南的婉约、细腻在音乐中得到了完美诠释。营造出了烟雨朦胧、水乡人家的美好意境,让听众们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乡古镇。“中国式音乐处理方式”的演奏,更使音乐独具风味,充满江南音乐活泼、俏皮的特点。
为管子与管弦乐队而作的《小开门》,是一部完全根据民间曲牌所编写的器乐合奏曲。创作手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完全按照曲牌原来的风格,运用传统的技法来进行配置。音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特邀管子演奏家张佳理的精湛演奏更是将这种独特的民间曲牌演绎得妙趣横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当《四川组曲》奏响时,听众们被罗忠镕先生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热爱所感染。这部作品主要表现了四川人民生活的一些场景和风俗性画面,全曲共五个乐章,其中四个乐章均采用流传较广、群众熟悉的四川民歌作音乐主题。充满地域特色的旋律,时而欢快活泼,时而婉转悠扬,如同四川的山水画卷一般在听众眼前徐徐展开。最后,整场音乐会在观众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在本场音乐会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指挥家李心草以卓越的指挥艺术、精准的节奏把控、细腻的情感处理,以及独特且富有魅力的指挥风格,赋予每部作品以鲜活的生命力和灵魂。特别是《江南序曲》,为世界首演作品,李心草院长对作品的诠释更是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风格魅力,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将江南水乡的温婉、灵动与诗意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则用他们精湛的技艺,将罗忠镕先生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深邃情感实现完美呈现。
此前,作为“纪念罗忠镕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作品音乐会”的重要演出之一,“纪念罗忠镕诞辰100周年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于11月30日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上演。该场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作曲系承办,艺术实践中心协办,声歌系、国乐系、管弦系教师与特邀钢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盛原联袂演出。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郝维亚、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主任周湘林、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赵曦等业内专家及罗忠镕先生的亲属共同出席了音乐会。
该场音乐会精选了罗忠镕先生七首不同风格的室内乐作品,包括两首世界首演之作,部分作品在中国鲜少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音乐之旅。
音乐会以《管乐五重奏》开场,该作品洋溢着浓厚的中国民间音乐韵味。第一乐章采用了陕西碗碗腔旋律片段,第二乐章则以郑律成先生的《延水谣》旋律为主题。作品虽采用西方传统曲式结构,却在内部逻辑组织、调式对置、声部对位上展现出精巧的构思,三个乐章“一气呵成”。音乐通过线性织体和起伏有致的和声紧张度,伴随着力度和色彩的变化,交织出一幅明朗活泼、清丽悠扬、热烈欢快的音乐画卷。管弦系长笛演奏家倪一珍、单簧管演奏家何易、双簧管演奏家汤璐、巴松演奏家周俣辰、圆号演奏家何冠峰共同担任演奏。
《五首五声音阶前奏曲与赋格》为钢琴而作,共两套,此次为世界首演,特邀中央音乐学院盛原教授担任演奏。第一套包括五首前奏曲与赋格,材料采用五声音阶,依据C宫系统的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排列,将理性的赋格思维、民族五声性因素与“小喇叭”“船歌”“山歌”“舞曲”不同的形象和体裁结合,鲜活表现了儿童情趣。第二套《五声音阶前奏曲与赋格》由于没有音高变化,只有节奏,又被称为“节奏赋格”,由两首作品组成。作曲家在这两套钢琴复调套曲中将西方复调结构与中国传统音乐素材、民族五声性因素结合,探索了中国化的复调语言。
罗忠镕的艺术歌曲影响深远,在中国当代作曲家中独树一帜。他的《唐人绝句五首》歌词分别取自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白居易的《浪淘沙》、刘皂的《旅次朔方》、杜牧的《江南春》。这些艺术歌曲最初为人声与钢琴而作,此次上演的为女高音与国乐三重奏版本,由声歌系主任吴碧霞担任女高音,箫由王华、古筝由宋心馨、扬琴由吴璜璜担任演奏。这几首作品构思独特,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凸显出织体的空间建构与歌曲诗意相统一的审美追求,赋予诗乐结构深刻的艺术内涵。
《送别》这部声乐套曲为独唱和三件民族乐器(箫、二胡和筝)而作,包括四个部分,其中第一、第二、第四部分采用的诗都是以“送别”为主题,歌词源于王维的《送黎拾遗》《阙题》和《山中送别》。第三部分“间奏曲”为器乐独奏,全曲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特点。该作品看似形式简朴,实则处理精致、手法凝练,曲风高雅、意境清远。舒缓的节奏,悠扬的曲调,让听众感受到深深的不舍之意。女高音吴碧霞、竹笛王华、二胡王啸、古筝宋心馨对作品的细腻处理,更是增添了满是离别的愁绪。
《圆号与钢琴奏鸣曲》是由四个乐章组成的奏鸣套曲,采用五声调式,音高技术复杂。其中第一乐章灵活运用了奏鸣原则和变奏原则,整首作品充分展现了圆号的抒情性,在圆号与钢琴协奏中突出了圆号较高的演奏技巧,音乐具有个性化的风格特征。该曲圆号由何冠峰、钢琴由冯怀宇担任演奏,他们的精彩演奏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充分阐释。
最后上演的是《第四弦乐四重奏》,小提琴由黄滨、杨岷,中提琴由刘子正,大提琴由亚历山大•苏莱曼担任演奏。该作品运用了组合的五声性十二音集合技术,依次由慢板、柔板、生动的快板、柔板、快板、活泼的快板六个乐章构成,首尾两个乐章采用奏鸣原则创作而成。声部之间紧密协作,充分彰显出罗忠镕先生在弦乐创作上的深厚功底。
在演奏家和歌唱家们的精湛演绎下,罗忠镕先生的室内乐作品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这不仅是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声歌系、国乐系、管弦系跨院系合作的成果,也是音乐家们共同对罗忠镕先生的深情致敬。正是演奏家们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和对罗忠镕先生的深深敬意,以及他们的辛勤付出和精彩演绎,才使得先生的作品得以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罗忠镕先生室内乐作品和交响乐作品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罗忠镕先生音乐作品的艺术展现,更是希望通过追忆先生的音乐,使后辈音乐工作者们深刻地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强大生命力与无限魅力,推动音乐创作、理论研究、作曲教学全面发展,让先生的音乐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发扬。
罗忠镕先生不仅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石,更为后世开辟了广阔的艺术探索之路。罗忠镕先生的音乐精神和教育家精神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宝贵财富,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深耕细作,传承老一辈音乐家的精神遗产,培育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音乐佳作,奋力书写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新篇章。